分类: 烹饪方法(技法)

刘大厨烹饪方法频道介绍美食烹饪方法,烹调技巧等做菜方法

  • 爆-烹饪方法

    爆始于宋代,那时有“爆肉”的菜肴,元代又出现汤爆法,如“汤爆肚”到了明代开始有“油爆”如油爆鸡,也有将油爆叫做爆炒或生爆。

    爆炒腰花

    一、什么是爆?爆烹饪技法介绍

    爆法始于宋代,那时有“爆肉”的菜肴,元代又出现汤爆法,如“汤爆肚”到了明代开始有“油爆”如油爆鸡,也有将油爆叫做爆炒或生爆。爆古代又称炮就是急速烈烹制的意思加热时间短是将无骨脆嫩,小型的原料经热油或流滚汤沸水迅速加热成熟后勾芡或兑汁成菜的一种烹调方法。

    利用旺火沸油或沸水将切成小块的原料进行瞬间加热,再放入有小许热油的锅内,加调味汁成菜的烹调技法。原料:上浆和不上浆。上浆有:牛肉片,鸡脯肉,虾仁,羊肉片,猪腰花等。不上浆:鸭片、鸡胗、鸭胗、鱿鱼花等原料。

    二、爆的操作要领:

    1、要选用新鲜动物性原料。

    2、原料一般都要剞花刀。

    3、正确掌握火候和油温。爆的全过程要求旺火,油温七、八成热再下料原料下入快速翻炒。

    4、兑汁用料要恰到好处。

    5、过油的爆菜芡汁略紧。

    6、爆菜类是火候菜,所以烹制调味中用上些辛辣浓烈的调味品,例:芫荽、辣椒、生忽、鲜姜、蒜、豆豉酱等。

    7、底油不能多。

    三、爆菜的分类。

    宫爆、酱爆、葱爆、芫爆、辣爆、油爆、氽爆、爆炒、盐爆等。

    (一)芫爆:以芫荽(香菜)为主要配菜方法似油爆的一种烹调方法。原料:动物性为主,以香菜、葱、姜为配料兼调料,加工成片、丝、条、香菜为段、主料可上浆,也可焯水或过油。代表菜:芫爆里脊丝、芫爆肚丝。

    (二)葱爆(蒜):以大葱为主要配料兼做调料的一种油腔滑调爆法。原料:较嫩,新鲜带有腥膻气味的动物性烹调原料为主料。多加工较薄的片状,主料需腌渍不挂糊不勾芡。代表菜:葱爆牛肉、葱爆大肠。

    (三)油爆:热爆炒烹调时间短,操作迅速,成品清脆鲜,嫩外观清爽。原料:细嫩,但组织紧密坚实,软中带有一定韧脆性动物性为主料,质地相近植物性为配料。切成块丁较小的形状。上浆划油,火候用旺火热油。兑汁烹制。北方以焯水爆炒,南方以上浆划油爆炒。代表菜:油爆虾仁、油爆肚仁。

    (四)宫爆:鲁菜传统技法,川菜中有所发展,口味糊辣荔枝味配料有核桃仁,腰果花生仁,香醋,糖,酱油咸面酱。原料:上冻,滑油,炒香凋料,配料,下主料,兑汁芡起锅。代表菜:宫爆鸡丁。

    (五)酱爆:以酱料为主要凋料的一种烹调方法。原料:细嫩,新鲜动物性主料,配料质地细嫩爽脆的,植物性原料。加工成片、丝、丁、条等形状。主料上浆滑油或焯水,将酱类调料煸炒出香味下入烹调原料不用勾芡。酱类:甜面酱,番茄酱,豆瓣酱,黄酱,海鲜酱,xo酱等。代表菜:酱爆鸡丁、京酱肉丝。(六)汤爆:采用沸汤对烹调原料进行冲烫至熟的一种烹调方法。包括:水爆,汤爆属氽的一种,水爆:以水加热体的一种爆法。不挂历糊不过油,不勾芡。最佳水温差95℃-98℃。嫩的12秒左右。稍厚15-8秒最长。不超过20秒。不能保证脆嫩效果。汤爆:在汤汁中烫熟的烹调方法。原料:细嫩或软中带韧脆的动物性为主料,加工成较薄片或丝条状。不挂糊,直接烫制即可。以原料断生为成熟度。代表菜:汤爆双脆,汤爆肚仁。

    (七)火爆:旺火速成的爆炒方式。原料:新鲜的动物性内脏为主料。配料。配料:肉厚籽少的泡椒,白辣椒。树椒。葱、仔姜蒜头等。主要需提前用料洒或花雕酒淹制。滑油不宜过长。出锅喷酒爆香。用烈性白酒。

    四、爆烹调技法举例:

    爆(也称“炮”)是用小油锅,旺火热油,原料下锅后快速操作,只颠几下或翻几翻即出锅的烹调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烹制的原料,大都是细小无骨的,要求刀工处理要厚薄粗细一致,在烹调之前,还必须将调味品准备好,预先制成调味汁,以加快操作,并使咸淡均匀,色泽美观。用此法烹调出的菜款具有光色美观,脆嫩爽口的特点。

    1、油爆:将加工好的小形原料用沸水稍烫,捞出沥水份,随即再在沸油锅内炸至七成熟,捞出沥油,再起油锅,待油透,投入炸好的原料颠翻一下,加入调味芡汁,(加有团粉的调味汁叫调味荧汁,也叫混汁。油爆用的调味荧汁,一般用葱末、姜末、蒜末、酱油、盐、料酒、味精、再加清水团粉调合而成),再颠翻几下即成。另外一种油爆方法是将原料挂上薄糊不经水烫煮,先放入温油锅炸至六、七成熟,然后再起油锅,按上法烹调,此法适于鸡丁、肉丝、虾、肚块等小形及鲜嫩的原料。

    2、酱爆:先将主料经过挂糊用温油炸后,再用面酱等调料炮制。比油爆的汁要少。

    3、盐爆:烹调过程与油爆同,但起锅前用调味清汁(不加团粉、酱油为调味清汁)。盐爆一般用香菜段、葱丝、蒜末、盐、料酒等调味品调和制成。

    4、水爆:食品主料用开水氽烫,熟而嫩,另用调味汁蘸食,又称“汤炮”。

    5、家常爆:少油、烈火下原料,调料不加汤,熟嫩不勾汁。

    6、葱爆:当原料炸好后,另起油锅用大葱段和炸好的原料一起炮制,其他烹制过程也和油爆相同。

    五、爆菜技法对比。

    尽管爆菜多种多样,爆炒使用广泛。与油爆区别在于油爆原料多数不挂糊,油温以六、七为宜爆炒挂历糊上浆过油,油温五六成为宜。酱爆与油爆基本相同,只是在调料上加甜面酱,白糖,香油。葱爆与爆炒相同。以葱作为主要配料,主料,配料要过油,芫爆与葱爆,只去葱改芫荽(香菜梗)。京爆与爆炒相同京爆原料挂蛋泡糊,菜肴色白似雪,糯软可口,汁少味清。水爆和汤爆只是传热介质汤和水。盐爆与油爆相同,用精盐而不用酱油调制汁,无色芡,盐爆菜肴颜色洁白,口味清淡。

  • 炝-烹饪技法

    炝是把切成的小型原料,用沸水焯烫或用油滑透,趁热加入各种调味品,调制成菜的一种烹调方法。

    一、什么是炝?炝的烹饪方法、特点:

    炝 qiàng炝是把切成的小型原料,用沸水焯烫或用油滑透,趁热加入各种调味品,调制成菜的一种烹调方法。炝与拌的区别主要是:炝是先烹后调,趁热调制;拌是指将生料或凉熟料改刀后调拌,即有调无烹。另外,拌菜多用酱油、醋、香油;而炝菜多用精盐、味素、花椒油等调制成,以保持菜肴原料的本色。

    炝方法特点 编辑 播报 炝是制作冷菜常用的方法之一,所用的调料仅有精盐,味精,蒜,姜和花椒油等几种,成品具有无汁,口味清淡等特点。炝菜的特点是清爽脆嫩、鲜醇入味。炝菜所用原料多是各种海鲜及蔬菜,还有鲜嫩的猪肉、鸡肉等原料。

    二、炝制作程序

    炝菜的制作程序是:选料,初加工一切配一用沸水焯烫(或滑油)至断生-趁热调味一装盘。

    三、炝的分类

    炝法有焯炝、滑炝、焯滑炝三种:

    1、焯炝是指原料经刀工处理后,用沸水焯烫至断生,然后捞出控净水分,趁热加入花椒油、精盐、味精等调味品,调制成菜,晾凉后上桌食用。对于蔬菜中纤维较多和易变色的原料,用沸水焯烫后,须过凉,以免原料质老发柴。同时,也可保持较好的色泽,以免变黄。如”海米炝芹菜”。

    2、滑炝是指原料经刀工处理后,需上浆过油滑透,然后倒入漏勺控净油分,再加入调味品成菜的方法。滑油时要注意掌握好火候和油温(一般在3~4成热),以断生为好,这样才能体现其鲜嫩醇香的特色。如”滑炝虾仁”。

    3、焯滑炝是将经焯水和滑油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料,混合在一起调制的方法。具有原料多、质感各异、荤素搭配、色彩丰富的特点。如:”炝虾仁豌豆”。制作时要分头进行,原料成熟后,再合在一起调制,口味要清淡,以突出各自原料的本味。

    1)炝的菜肴不使用米醋,酱油之类的调味品,以保证菜肴的清淡无汁。

    2)要用热花椒油。

    3)炝的原料在进行调味之前要先进行热处理,使其断生成熟。

  • 72种烹饪方法大全

    中华美食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而这些都与后厨里面的厨艺工作者有莫大的关系。

    作为美食的创造者和烹饪者,在后厨江湖里,厨师每天都要经历刀、火与油的历练。在这个历练的过程中,厨师们也总结出了各种烹饪技巧。

    炸、爆、烧、熬、炒、溜、煮、汆、涮、蒸、炖、煨、焖、烩、扒、焗、煸、煎、塌、卤、酱、拌、炝、腌、冻、糟、醉、烤、熏是常见的30多种烹饪技巧,其实完整的烹饪技巧有72种,因为也称之为厨艺七十二技!

    1、

    是目前最基本的烹调方法之一。具体的做法是将食物切成小件,连同调味料放入烧猛油的铁镬(锅)中迅速翻搅致熟的烹调方法。

    2、

    食物切好后, 经沸水或热油的“灼”或“泡”等处理后,再在铁镬(锅)中爆入干辣椒和花椒油等拌匀的烹调方法。

    3、

    利用蒸、煮等将食物致熟的方法,多见于潮州菜中。

    4、

    最简单的烹调方法之一。在铁镬(锅)中用适量的沸水或汤水以及调味料将食物致熟的烹调方法。

    5、

    烧热铁镬(锅),放入少量油脂,然后将食物平放紧贴在镬(锅)面,利用慢火热油使食物的表面呈金黄色及致熟的烹调方法。

    6、

    利用热镬(锅)热油,攒入适量调好的汁酱或汤水,急剧产生蒸汽,使镬(锅)中的小件食物快速致熟又赋入镬气的烹调方法。

    7、

    古写作 “煠”,最常用的烹调方法之一 。将食物放入大量的热油中致熟致脆的烹调方法。

    8、

    指利用大量的沸水将质地艮韧的食物在镬(锅)上炊软、炊熟的加工方法。

    9、

    (1)旧作“涫”,指利用大量涌动的沸水将食物中的异味、窳味、油脂去除的加工方法。

    (2)指利用适量汤水将食物煮熟并连汤食用的烹调方法。

    10、

    旧作“漉”,北方烹调术语叫“汆”或“川”。指将加工成丸状或片状的食物在沸水中致熟后,捞起放入碗中,再添入沸汤的烹调方法。

    11、

    北方烹调术语叫“焯”。食物切成薄片,利用沸水迅速致熟再蘸上酱料吃的烹调方法。

    12、(读

    将蔬菜放入添有陈村枧水(碳酸钟)或油脂的沸中用慢火煮透,使蔬菜软腍并保持翠绿的加工方法。

    13、

    北方烹调术语。将切成薄片的食物放入辣汤或清汤中致熟,再蘸上酱料吃的烹调方法。

    14、(读

    指将食物直接放入镬(锅)中或瓦罉(煲)中,加入大量姜葱等香辛料头,冚(掩)上盖致香致熟的烹调方法。

    15、

    主要指:

    (1)利用灼热粗盐等作,将用锡纸或玉扣纸等包封好的食物在密

    封的条件下致熟的烹调方法。

    (2)利用沙姜粉加精盐调拌入味的烹调方法。

    (3)利用密封以及余热将食物致熟的烹调方法。

    16、

    北方烹调术语。将质地艮韧的食物放入镬(锅)中,加入适量的汤水,冚(掩)上盖并利用文火炊软及致熟的烹调方法。

    17、

    近乎北方烹调法的“烧”,故有“南炆北烧”之说。将质地艮韧的食物放入没有盖的镬(锅)中,加入适量的汤水,利用文火炊软、炊爽及致熟的烹调方法。

    18、

    用适量的汤水将多种肉料和蔬菜合在一起炊煮的烹调方法。

    19、

    利用蒸汽的热力使食物致熟的烹调方法。

    20、

    主要指:

    (1)食物与清水或汤水一起放入有盖的容器中,冚(掩)上盖,再利用蒸汽的热力致熟并得出汤水的烹调方法。

    (2)北方烹调中同 “煨〞,是指用大量汤水及文火将食物炊软、炊熟的烹调方法。

    21、

    食物经调味及预加工后,整齐排放入扣碗之中隔水蒸熟,然后将主料覆扣入碟再泼上用原汁勾好琉璃芡的烹调方法。

    22、

    在食物中放入大量清水,置于炉火上,利用慢火缓缓炊熟并得出汤水的烹调方法。

    23、

    利用慢火长时间地将肉料鲜味融入汤水中并使汤水浓缩的加工方法。

    将多种浓味原料熬成鲜浓味的汤水,利用文火及通过较长的时间把味道赋入另一种乏味主料中的加工或烹调方法。

    24、

    主要指:

    (1)古意为把食物理入炭灰致熟的方法。今指利用姜葱和汤水使食物入味及辟去食物本身异味的加工方法。

    (2)北方烹调方法,又指将食物连同汤水放入密封的瓦罐中,在文火中致熟的烹调方法。

    25、

    此宇替代“煨”的古意。食物经腌制后,用荷叶等包装,再用湿泥或面团密封,并藏在炭火里致熟的烹调方法。

    26、(多音字,1. 熯 [hàn]2. 熯 [rǎn],这里读ran)

    与“煎”类同,但操作时不放油脂,将食物放在底下授热的容器上,较静态地使食物变得干、香的加工方法或致熟的烹调方法。

    27、

    点心或食物调好味或加工好后置入具底火和面火的热炉中致熟的烹调方法。

    28、(读 bì)

    近乎“熯”与“炒”的结合,是传统烹调畜兽类肉时劈膻除味以及去油解腻的加工方法。厨艺界有“肉要煏,菜要煸”之说,就是将肉类放入没有油或少油的镬(锅)中不断翻炒,务必将肉中的油分逼出。

    29、(读biān)

    意同“煏”,是指将蔬菜放入有少量油的铁镬(锅)中不断翻炒,使蔬菜中的“臭青”味逼出的加工方法。与“飞”对应,“煸”是“硬炒”,“飞”是“软炒”,各擅其长。

    30、

    北方烹调术语,近乎粤菜的“打芡”。把食物拍上生粉后用油炸致酥,再在重油多汁的环境下烹煮使食物溜滑细嫩的烹调方法。

    31、

    古老的烹调法之一。指将切制成丁、粒的食物用沸汤煮后,兑入湿生粉,使汤水溜成糊状使滑的烹调方法。

    32、

    主要指:

    (1)将幼细(粤语中,因为“细”与“逝”“死”谐音,讲究意头的广东人就借用了有时间概念的“幼”)的物料加入汤水煮好,用湿生粉勾成“琉璃芡〞,徐徐地泼洒在另一摆放整齐的主料食物上的烹调方法。

    (2)北方烹调法的一种,近乎粤菜的“扣”。

    33、

    分“攒油”或“攒酒”,前者是指将烧沸的热油泼洒在蒸熟的食物上以辟腥增滑的烹调方法,后者是将绍酒泼洒入正在烹煮的食物上,令食物更有 “镬气”的烹调手法。

    34、

    主要指:

    (1)古时写作“炙”或“燔”。粤菜中是指将食物放在炭火或明火上致熟的烹调方法。

    (2)现北方菜系是指通过慢火将汁水略收干并将食物炊熟的烹调方法。

    35、

    北方烹调法中用来替代 “烧”的旧意,故有“南烧北烤”之说。将食物置在明火上致熟的烹调方法。

    36、

    利用生抽(浅色醬油)、汤水与香料药材调好并可重复使用的“卤水汁”,并用其将食物致熟或令其入味的烹调方法。

    37、

    指利用大量的豆酱、面酱或生抽(浅色酱油)让食物入味或致熟的烹调方法。

    38、

    主要指:

    (1)又写作“漫”。利用大量的沸水或汤水以“菊花心”(即水仅涌动的状态)为度的热力在一定时间内将食物致熟的烹调方法。

    (2)类似北方烹调法中的“汆”。物料灼熟后,再舀入过面的汤水而食的烹调方法。

    39、

    指将食物经盐腌或直接吊挂在通风的地方,让其自然阴干或风干的加工方法。

    40、

    食物利用豉油(酱油)或亚硝酸盐腌好味再吊挂在通风的地方,让其轻微发酵并自然阴干或风千的加工方法。

    41、

    在密封情况下点燃茶叶或香料药材使其出烟,让食物赋入香喷烟味的烹调方法或加工方法。

    42、

    有“干熏”与“湿熏” 之分。“干熏”类似“烟”,“湿熏〞是食物用鲜花或绍兴花雕酒等赋入香味的烹调方法。

    43、

    指将食物放入酒糟之中入味或致熟的烹调方法。

    44、

    食物利用烧酒入味或致熟的烹调方法。

    45、

    古时的“蒸”。将食物斩件调味后放入瓦钵之中,再利用较强的蒸汽致熟的烹调方法。

    46、(读dòng

    讹写作“冻”,又称“水晶”。在煮烂的食物中加入琼脂或猪皮等再煮成羹,然后置入冰箱待其冰冻凝结而吃的烹调方法。

    47、(读tēng

    与“蒸”相通,与“三蒸九扣”的宾会形式配套。将冷凉的食物利用蒸汽重新温热的加工法。

    48、飞水

    简称“飞〞。食物投入沸水中过一过水致半熟而迅速捞起,为后续的烹调提供良好准备基础的加工方法。

    49、冰浸

    此法源于日本料理。将刚灼熟或新鲜的食物投入冰水之中,令食物在热胀冷缩的物理反应下呈现爽脆质感的料理方法。

    50、拔丝

    食物上粉浆经油炸酥脆后,放入煮溶的糖浆中拌匀,使食物夹起时能拉出细丝的烹调方法。

    51、挂霜

    食物经油炸酥脆后,放入煮溶的糖浆中拌匀打散或直接撒入糖粉,使食物表面裏上糖粉的烹调方法。

    52、椒盐

    食物经油炸致熟和干身后,再用事先以辣椒米和精盐配好的“椒盐”翻炒拌匀的烹调方法。

    53、油泡

    通常简称为“泡”,与“水烹法”的“灼”类似。利用大量的热油迅速地将食物致熟的烹调方法或加工方法。

    54、走油

    又称“拉油”“拖油”及“跑油”,做法与“飞水”相类似。将食物放入沸油之中迅速拖过,为后续的烹调提供准备基础的加工方法。

    55、火焰

    将生猛新鲜的海鲜放入玻璃器四内,利用点燃的高度数白酒产生的热力致熟的烹调方法。

    56、啫啫

    食物及姜葱等放入多油且烧到极热的瓦罉(煲),使食物在致熟的过程中发出“啫啫”的声音及喷出香气的烹调方法。

    57、串烧

    主要指:

    (1)肉料切片腌制好后,用竹签串起,放入热油中“泡”熟而食的烹调方法。

    (2)将肉料切片后,用铁钎串起,放入炭火上烧烤致熟,再撒上孜然等香料的烹调方法。

    58、铁板

    源于西餐的烹调方法。食物“走油”后,连同以洋葱为主的香辛料头和汁酱,放入烧到极热的铁板上致熟和让食物喷香的烹调方法。

    59、桑拿

    又称“石烹”。食物走油后,投入烧至灼热的石子(多是雨花石)上,再攒入调好的汁酱和汤水,使其产生蒸汽,让食物致熟并喷出香气的烹调方法。

    60、煎封

    北方烹调法中又称 “煎烹”,一般只适合鱼类菜式。将鱼用调味品腌过后,用热油慢火煎透,再封上料头芡汁,使入味的烹调方法。

    61、锅贴

    主要指:

    (1)“半煎炸法”,指将腌过的肉料上好“锅贴浆” 贴在肥肉上利用 “猛镬阴油”的加热形式令肉料一面酥脆而一面软滑的烹调方法。

    (2)有些地方特指“煎饺”。

    62、窝煽读shān

    又写作“窝塌”。指将腌好的食物上好“蛋粉浆”,利用先煎后炸的方法,使食物致熟,然后再加入调好味的鲜汤并煮透的烹调方法。

    63、软煎

    属“半煎炸法”。将腌过的肉料拌上“蛋粉浆”,利用先煎后炸的方法使肉料致熟,然后切件淋上酱汁的烹调方法。

    64、蛋煎

    肉料先用飞(拖)水或油泡的方法预然,再放入调好味的鸡蛋浆内拌匀,然后用文火将肉料蛋浆底面煎至金黄色的烹调方法。

    65、吉列

    源于西餐的烹调方法,为英文Cutlet的洋音。将食物上蛋浆后,粘上面包糠,再用热油浸炸致熟、致脆的烹调方法。

    66、酥炸

    食物用调味品腌过后,先上湿粉浆,后拍上干生粉,再用热油炸熟,然后捞入酱汁的烹调方法。

    67、火锅

    又称“涮锅”,广东称“打边炉”。将食物切成薄片,肉料挞成丸、球、馅等,连同蔬菜等送到客人身边,让客人自行放入滚(开)水或滚汤中烹熟的烹调方法。

    68、汽锅

    通过具肉孔的特制瓦锅在隔水蒸炖时收集蒸馏水使食物致熟并形成汤水的烹制方法。

    69、凉拌

    西餐中称为“沙律”。将生或熟的肉料或蔬果改切好后,加入调味料捞拌均匀的烹调方法。

    70、蜜汁

    将白糖、蜂蜜、麦芽糖等化成浓汁,放入加工好的原料,经熬、蒸等方法使其质地软糯、甜味渗透、润透糖汁的烹调方法。

    71、鱼生

    古称“斫脍”“脍”,日本称“刺身”。将鲜活的淡水鱼或咸水鱼去鳞净血,薄切成片生吃的方法。中国 (顺德)的鱼生,需调入柠檬汁,拌上姜丝、葱丝、酸藠头丝及薄脆等食用:而日本刺身则麒芥辣或政油 (醬油)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