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大厨

  • 专家谈鲁菜(二)

    济南面点

    杨春丽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地处古四渎之一的“济水”之南而得名,是灿烂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济南地区粮食作物种类繁多,品种丰富。由于济南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平原面积较大,土壤肥沃,且地区内泉湖众多,丰富的水资源为济南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因此济南农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稻谷、小麦、玉米、谷子、大豆、花生等农作物的产量均较高。清道光二十年《济南府志》载:“谷之属有稷、黍、秫谷、禾参子、稗子;麦有小麦、大麦、改麦、青稞麦;豆有大豆、小豆、绿豆、豌豆、豇豆、青黄豆等;大豆有黄、黑黎之分,小豆有红小豆、白小豆之别;高粱、玉蜀黍、稻谷、荞麦皆有种植。”另外在南部山区丘陵地区,这里沟谷相间,昼夜温差大,适合林果、药材和畜牧生产,盛产柿子、苹果、梨、杏、桃等果品。自1840年至济南解放前100多年间,济南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地瓜、谷子、高粱、大豆、稻谷等,共有品种约90个。1948年济南解放后,党和政府提倡科学种田,注重优良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各粮食作物品种进行了几次大的更新。至1985年,全市拥有小麦、玉米、地瓜、谷子、高粱、大豆、稻谷和小杂粮优良品种274个。

    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历代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育出众多优良品种。如粮食作物中有“一地开花满坡香,一家做饭四邻香”之称的明水香稻,明代《天工开物》中有“香稻一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滋益全天,不足尚也”的记述,又《济南府志》记载:“稻非此地常产,历章诸处稍稍有之,其美者则以章丘明水之最”。此外还有以“东路阴天旱”为优的龙山小米,果品中的红玉杏、泰山白梨、鸡爪绵核桃,蔬菜中的章丘大葱、北园白莲藕、唐王大白菜,经济作物中的平阴玫瑰花等,都是驰名省内外的济南土特名产。

    在济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上,禾本科作物的种植始终居重要地位。其中,小麦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在济南境内广布。春秋时期的《诗经·鲁颂·閟宫》有“黍稷重穋,稙稺菽麦”的记述。鲁国的史书《春秋》中多处有“麦灾”的记载。西汉《淮南子·坠形训》中有“济水通和而宜麦”的论述。北魏《齐民要术》中,麦类列于黍、稷、梁、秫、豆、麻之后。唐末《四时纂要》中小麦的地位已与粟、稻相平。另民国二十二年七月《齐河县志》载:“麦大小二种,秋种夏收,有种于春月者,俗名转弯,麦颖殊而收歉,非常种也。小麦粒小于麰,为用较大麦尤广。”可见小麦等禾本科粮食作物为济南农业种植的主要作物。

    济南在清代已成为中国面点的一个重要流派,小麦等粮食作物的广泛种植以及山区丘陵地区畜牧业的生产为济南的饮食奠定了基础,所以说济南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素以面粉食品为主,制作技术精湛,注重造型美观,讲究馅心口味多样,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味,旧时汇泉楼的银丝卷,燕喜堂的萝卜丝酥饼、豆沙包,四海亭的炸糕,又一新小馆的清油盘丝饼,便宜坊的锅贴,萃华楼的各种面条,草包的猪肉灌汤包,雪花桥徐盛堂的八批果子,又一新的盘丝饼、馅饼,熊家扁食楼的三鲜扁食,盐道口的小烧饼,宴宾楼的炸三角,半里香的饼,震鲁阁的煎包,西城斋的焖饼,赵家干饭铺的把子肉,劝业场的五仁面茶,张贯勇的肘子米粉,洛口镇的枣旮旯,百花村的水晶包,文升园的油,三合馆的糁,雷家粥铺的甜沫,运署街的福庆斋肉烧饼,回民饭店的麻酱烧饼,顺和号的马蹄烧饼,芙蓉街北首一店铺制作的薄脆,聚乐园的家常饼,义盛居的麻汁凉面,德俊斋的油酥烧饼,秦家饭铺肉盒,聚乐轩糖鼓子烧饼,兴圣成高桩馍馍,增盛居八股糖麻花,魏家庄面食铺的单饼、烧饼、菜饼,顺和居的鸡肉灌汤包,王家粥铺葱花油饼,沂州小馆鸡汤糁,茂圣居盘瓤饼,聚生成豆腐脑等,还有走街串巷叫卖的枣切糕、发糕、五仁面茶、炸糖饼、凉粉……这些闻名遐迩的食摊饭馆,往往是祖孙数代相传,具有独得之秘,滋味迥异,至今留有口碑。

    《济南府志》载:“惟济南水路辐辏,商贾相通,倡优游食颇多”。又有“大明湖之蒲菜、茭白、莲藕之美蔬”,“黄河之鲤、南阳之蟹且入食谱”。济南作为省会,随着年代的不断推进,使古老的点心制作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既能集齐鲁小吃之精华,又能采南北小吃之风味,创造了品种繁多,色泽鲜艳,口味丰富,形态多样的面点制品,并形成独有的特色。在八十年代中期举办的济南首届风味小吃评审会上,命名了87个品种,有汇泉饭店清油盘丝饼、元宝酥、馄饨、油酥小烧饼、三鲜蒸包、油酥糖烧饼、八宝粥,红星饭店的厚锅饼,南门大街一饭店的缸贴,草包猪肉灌汤包,纬三路回民饭店的羊肉焖饼、羊肉油煎包,燕喜堂银丝卷、什锦素包、八宝饭、豆沙包、春卷、油酥烧饼、蟹壳黄、叉子火食、开花馒头、烧麦、水晶包、宴席面点,聚丰德鸭油蒸包、千层脂油发糕、五仁包、八宝饭、豆沙包、荷叶饼、油,便宜坊各种锅贴,雷家粥铺羊肉煎包、油条、炸炉箅,泰丰园豆沙包、薄锅饼、炸三角、蒸包,萃华楼大卤面、炒面,泉城海味馆三鲜烫面饺,心福斋甜食部的粽子、绿豆糕、元宵,新梅村的长清大素包,迎春饭店酥油饼。

    以“五谷为养”是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说明五谷含有人类必需的营养成分,是人们生活所必需的,它起到调剂人们的饮食,又增进人民体质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以优质食材为基础,深入挖掘面点制作工艺和饮食文化,积极开拓新的面点品种,使这些面点制品成为人们既能当主食吃饱,又能上桌配套,增添花色。特别是逢年过节,面点已成为丰富生活、活跃气氛的重要内容,且有利于饮食文化的传承。让济南面点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增添新的内涵,续写新的篇章,扩大范围、增强影响。只要创新得当,遵循科学的市场化操作原则,济南面点必然会在现代旅游经济、文化产业经济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大放异彩,从而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

  • 芝麻南瓜球

    一、实训目标:

      掌握拔丝的烹调方法,能准确把握拔丝菜肴的制作工艺和操作步骤,掌握好熬糖的火候,制作出色形俱佳的芝麻南瓜球。

      二、实训原材料:

      主料:南瓜500g。

      配料:白芝麻20g、黑芝麻10g。

      调料:糖150g、生粉适量。

      三、工艺流程:

      原料准备→初加工→初步熟处理→拍粉→炸→熬糖→裹糖→挂芝麻

      四、实训步骤:

      1、将南瓜去皮,切成2×2cm的方块,放入沸水中烫过,沥净水。

      2、锅置火上,倒入油,烧至五成热,将南瓜拍粉,放入油锅中炸制九成熟,然后取出沥油。

      3、锅中留少许油,加水、糖、炒至糖熔化,转中火熬到能拔丝时,迅速倒入南瓜,锅离火颠翻,使糖均匀的挂在南瓜上,再撒上芝麻颠翻,使芝麻均匀的挂在南瓜表面,再倒入事先抹好油的盘中即可。

      五、操作关键:

      1、熬糖时,锅内油不宜多,否则糖液不易裹上南瓜,采用中小火熬糖,手勺应不停地炒、搅至糖完全融化,用手勺搅动有“浪打船声”的时候,倒入炸好的南瓜。

      2、此菜突出一个快字。

      【成品特点】外脆里嫩,口味甜香。

      【营养功效】南瓜具有解毒、保护胃粘膜、帮助消化、防治糖尿病、降低血糖、消除致癌物质、促进生长发育、防治妊娠水肿和高血压的作用。

  • 烹虾五大顽疾 阿兵对症下药

    盱眙为江苏省淮安市的下辖县,地处淮河下游,洪泽湖南岸,早在1994年,当地小龙虾产业便已初具规模,但这种廉价美食在那时尚难登大雅之堂,经营者多在夜市摆个路边摊,以钢精锅煮制售卖。1999年,第一届盱眙龙虾节成功举办,“十三香小龙虾”声名大噪,渐渐成为盱眙最具辨识度的地标性美食,这个经常被读作“鱼台”的地名,也被大江南北的饕客所熟知;2003年,在广告业打拼十几年的本地人王兵正式进军这一朝阳产业,选址盱眙金源北路开了一家“阿兵龙虾馆”,此时,当地饭店已有三成主打小龙虾。苦心经营数年后,“阿兵龙虾”在2008年时迎来发展高峰,2000平方米的店面,旺季时每天可卖掉4000斤龙虾,日均营业额高达10万元,周末更是攀上20万元的营收大关!目前“阿兵龙虾”在全国有“徒弟店”两百多家,能在竞争白热化的龙虾大本营成为“头部”餐饮一员,从研发、创意、营销三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刘德喜
    盱眙人,专业烹制小龙虾十六年,现任盱眙虾享来食品有限公司阿兵龙虾品牌总经理、虾享来食品加工厂厂长。

    新品研发   
    4个实用原则 筛掉30道菜品

    自创业之日起,“阿兵龙虾”就在新品研发上倾注了极大心力,2008年进入发展高峰期后,更是将研发预算提高到每年60万元,并持续五年之久。“阿兵龙虾”的菜品筛选机制非常严格,淘汰率高达80%,初始菜单上有四十款龙虾菜,最终仅保留了六款常驻。这些得以“幸存”的菜品,必须符合四个原则:首先,口味上佳、接受度广,每次新品出炉后,店里会召集20人左右的试吃团进行品尝、打分,如果打出的平均分低于60,那么此菜直接淘汰。其次,流程科学、出菜迅速,例如一道创意新颖的“年糕龙虾”,先将小龙虾用五香卤水煮熟,再搭配年糕爆炒,菜点合一、极受欢迎,但在日常运营中遇到了难题——如果是现卤现炒,则需要20多分钟才能上桌,会大大影响翻台率;如果是批量卤制,当天有可能卖不完,而卤好的小龙虾放置超过16小时,肉质绵软、不复Q弹,口感大打折扣,研发团队斟酌再三,只能将其淘汰。再次,原材料易得,刘德喜曾经研发过一道“小鱼鲜龙虾”,所用配料是当地一种叫做“小鱼鲜”的草药,多用于给鱼类祛腥,因产量很低,较为难得,很难保证稳定供货,因此这道极具地方特色的菜品也被忍痛拿下了。最后,记忆点强,利润可观,例如“酱骨龙虾”在售卖两年后被淘汰,理由有两点,一是咸鲜酱香口味对人的味蕾刺激没那么强烈,很难给客人留下鲜明记忆点,二是酱骨肉多,很容易增加客人的饱腹感,难以提升其他龙虾菜的销量。

    个性营销   
    30斤龙虾挑一碗“虾排”

    在营销方面,阿兵龙虾始终保持着广告人对市场的敏锐度,除了每年四五百万的硬广告投入之外,他还请人装帧设计了烹调小龙虾的专业图书,增强了食客对品牌的好感和认知度。“阿兵龙虾”还有两个食用方式上的创新:一是改变大排档的呈现方式,推出了“剪腿剪须”的精细版小龙虾;二是打造“虾排肉”概念,这部分肉位于小龙虾胸骨处,质地软嫩、极易消化,每只虾仅有薄薄一层,30斤原料才能挑出一小碗,曾经有出手阔绰的客人专门花5000元来吃这碗“虾排”。在平时的宴请中,服务员会将“虾排”轻轻挑出,放在请客的东道主面前,使其备有面子。
    “阿兵”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成为盱眙的“头部”龙虾馆之一

    点睛创意   
    将“草根”龙虾卖进星级酒店 

    为了让小龙虾这种草根出身的地摊美食顺利打入星级酒店,研发团队动了很多脑筋。高端宴请多数讲究清淡、营养、健康,因此他们选择了浓香不辣的蒜泥龙虾作为突破点,不加味精、鸡精,而以老母鸡汤提升鲜度、提亮色泽,同时,在熬鸡汤时加入虫草,既有滋补效果又增大了菜品的附加值,这款升级版“鸡汤虫草蒜泥虾”每份售价可达四五百元。

    提高走菜速度也是改良产品的重要目标,以店内极受欢迎的“阿兵麻辣龙虾”为例,原始版本的做法是先以120℃热油煸炒至虾壳变红,再添水、下料煮15分钟,而现在的提升版从活虾下锅到走菜,仅需不到8分钟!首先,初加工改煸为炸,油温由120℃提升至150℃,炸制时间缩短为5秒;其次,调汤时借鉴了川式油卤的保温技巧,增大油量、减少水量,由“10斤龙虾半斤油”变为“10斤龙虾2斤半油”,使被厚厚油层覆盖的汤汁一直保持较高的温度,煮虾时间便可由之前的15分钟缩短为3~5分钟;再次,调味时加大盐量、提高咸度,在缩短加热时间的同时使原料充分入味。


    虫草鸡汤蒜香虾

    小龙虾课堂
    龙虾的分布区域及上市时间

    中国的长江、淮河等有七大淡水湖区,分别是江西鄱阳湖、湖南洞庭湖、江苏太湖、洪泽湖、安徽巢湖、山东微山湖、湖北洪湖,这也是小龙虾的主要产区。其中,湖北地区的集中上市时间在每年3月到7月,而江苏地区则为每年5月到9月,现在市场上还能提供速冻虾,助力龙虾馆顺利度过寒冬,经营者可以根据餐馆的定位灵活选择货源。

    如何选择供应商?
    龙虾馆生意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货源。刘德喜分享了他考察供应商的几个必备条件:第一,人品好、有责任心;第二,手中掌握的龙虾源头可靠,质量稳定,送货及时;第三,能够根据餐厅的要求挑拣货物;第四,有组织龙虾货源的能力等等。王兵认识一位家在南通的同行,经营的龙虾馆比较“迷你”,面积仅有80平方米,但生意特别火,每天晚上要烧500斤左右的青壳虾,用量这么大,没有地方存放,他的供应商是怎么做的呢?每天开餐时间,安排一名小弟将龙虾按照每15斤一筐摞起来,装进面包车,开到店门口附近的停车位,店里随用随搬,整晚不会断货。如此一来,小店基本能达到“零损耗”,而这位小弟平时还会在店里搭把手,双方共同得益、相处默契,店老板能取得成功,这位供应商功不可没,二者的合作关系自然也牢不可破。

    青红小龙虾 各自有烹法

    市场上常见的小龙虾一般按照外观分为两类:青虾和红虾。

    青虾即青壳虾,腹底干净,钳子较小,肉质饱满水嫩、壳软易剥,烹调时更易入味,口感上佳,其缺点是在长途运输过程中死亡率较高。红虾即红壳虾,钳子大、外壳硬,肉质Q弹,相对青虾而言,死亡率低,更容易保存。由于二者质地区别较大,入味时间不同,因此不可混烧,其中,青壳虾适宜蒜泥、椒盐等烹法,而红壳虾则与十三香、麻辣等重口味更加匹配。


    青壳虾
    还未成熟或刚刚换壳的小龙虾,壳软薄且颜色青,钳小

    红壳虾
    已经成熟或很久未换壳的小龙虾,壳硬且颜色暗红,钳大

    选虾:一看二捏三称重

    刘德喜总结了挑选龙虾的“三步法”:

    一看:先看龙虾的品种,区分青红虾;再看虾体,尽量选择头小尾大者;然后观察外壳光泽度,润泽黝亮的即为好虾;用手在龙虾上方快速挥过,立即竖起双钳、积极备战、精神抖擞者,多为活力强劲的好虾;观察小龙虾的肚腹,中间那条线越明显,则肉质越饱满紧实。

    二捏:捏住龙虾尾巴,手感结实且无明显动作的为好虾,因其肉质丰硕,难以扭动腰身,故而能保持静止不动的状态。在3月、7月、8月、9月,凭借小龙虾的外观不易判断其肉质是否饱满,这个办法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使用。

    三称重:准备克秤一台,更直观地挑出不合格的小龙虾并迅速剔除掉。

    保管:冰箱冷藏&常温铺冰

    龙虾价格逐年上涨,如果保管不当,餐厅会付出相当高的运营成本。在日常操作中,青壳虾一般现来现用,剩余的需放冰箱冷藏保存;红壳虾运来后需经过分拣,挑出三类:黑腮、无肉、死亡者剔除;不够“活泼”的挑出后刷洗干净优先烹制;比较活泼的则可储存备用。

    小龙虾的储存方法分为两种,一是冰箱冷藏储存,温度应控制在3~7℃,此时小龙虾活跃度降低,能量消耗减少,不易被饿死;二是室温15℃储存,将小龙虾装入转运筐,高度不超过20厘米,盖一层编织袋后均匀铺入碎冰。储存中的小龙虾每天均需挑拣两次,死虾丢弃,活力不够的虾刷净后优先使用,足够活泼的则继续保存。

    五大顽疾 对症下药
    在多年的龙虾烹调过程中,刘德喜总结了初学者常见的五个疑难问题,逐一把脉、对症下药:

    1.十三香龙虾汤汁发黑,香度不够

    形成原因:以铁锅烧制小龙虾,铁元素与某些香料的成分发生反应,导致汤汁浑浊、发乌;烧制时间过长,汤汁也容易发黑;十三香粉质量较差,易导致汤汁不透亮。

    解决方案:将小龙虾彻底刷洗干净,并改用不锈钢锅;缩短烧制时间、延长浸泡时间;选择品质较好的十三香粉料;与出锅油配合使用,能达到色泽红亮、香气扑鼻的效果。

    2.十三香龙虾汤汁发苦

    形成原因:熬十三香油料过程中,煸炒花椒、辣椒面时火力过大,出现焦煳现象;调味时添加鸡精、味精过量;出锅粉用量过大。

    解决方案:注意火候;控制上述调料的用量。

    3.蒜泥龙虾汤汁不够黄亮,味道发苦

    形成原因:用铁锅烧制或者锅未刷净;龙虾品质不好或未刷洗干净;菜籽油质地不纯或品质不佳;煸炒蒜泥时油温过高;烧制过程中,锅边焦煳的杂质落入汤中;蒜子变质。

    解决方案:用洗净的不锈钢锅烧制菜品;选用品质较好、胸腹部干净的龙虾烧制此菜;选用优质菜籽油制作;煸炒蒜泥时注意控制油温;尽量选用新鲜蒜子,入料理机搅打成蓉后,先用清水冲净、沥干再入锅煸炒。

    4.椒盐龙虾壳不脆,有煳味

    形成原因:第一次下锅炸制时油温过低;炸制次数太少;翻炒配料时火力太大,产生焦煳气息;出锅前撒椒盐时火力过猛,导致椒盐煳掉。

    解决方案:多次操作培养手感,控制好炸虾的油温。

    5.龙虾不入味

    解决方案:尽量选择油炸祛腥法,使壳肉快速分离,入汤汁烧制时更易吸收滋味;把汤汁调得偏咸一点;以中火烧制逼出龙虾体内水分,使其充分吸入汤中味道;延长龙虾浸泡时间。
    十三香料粉
    制作:
    小茴香50克、白芷50克、去籽草果40克、白豆蔻30克、黑胡椒30克、孜然30克、良姜30克、八角25克、肉桂25克、干姜25克、香砂仁25克、青花椒25克、辛夷20克、香叶20克、甘草15克、肉豆蔻15克、阳春砂15克、陈皮15克、香茅草15克、千里香10克、一口盅10克、荜拨10克、草豆蔻10克、山柰10克、山楂10克、黄栀子10克、木香10克、丁香10克,入料理机打碎。


    这款十三香料粉需用29种香料

    将上图中的香料入料理机打碎成粉

    打好的十三香料粉

    出锅粉
    制作:
    白芷450克、白蔻100克、香菜籽50克、孜然50克、千里香10克、陈皮5克,入料理机打碎。

    出锅油

    制作:1.出锅油粉600克(十三香料粉400克,出锅粉200克)、混合辣椒面(子弹头辣椒和印度魔鬼椒各一半)100克分别纳盆,加适量清水拌至湿润备用。2.锅入大豆油4千克烧至七成热,下葱段100克、姜片150克、蒜子100克、香芹段100克炸至色泽金黄捞出,锅内继续加青红花椒各30克炸出香气后过滤,再放郫县豆瓣酱900克、拌湿的辣椒粉保持中小火熬至出香,滤掉渣子,添入拌湿的出锅油粉小火熬出香味即可。

    麻辣油料

    制作:锅内倒入豆油2千克烧至六成热,下姜片250克炸至浮起,入大葱段250克、洋葱块250克炸约10分钟,倒入剁碎的郫县豆瓣酱500克,保持小火不停搅拌约10分钟至红油析出,下青花椒面125克、红花椒面75克、混合辣椒面250克搅匀,待麻辣香气飘出时下三五牌火锅底料200克搅拌均匀,下十三香料粉125克、冰糖100克,再次搅匀后关火,静置24小时即可使用。

    技术关键:1.郫县豆瓣酱入锅后需用勺子不停搅动,以免煳锅。2.原调料不能一次性倒入油中,而应分次下锅,每次均需搅拌至与油脂充分融合,再陆续投入新料,使每种用料的香气最大限度释放到豆油中。

    十三香油料

    制作:锅内倒入菜籽油、色拉油各1750克烧至五成热,下姜片100克炸约5分钟,倒入葱段、洋葱片、芹菜段各150克小火炸至原料色泽金黄时捞出,加入剁碎的郫县豆瓣酱750克搅匀,下青红花椒(二者比例为1∶1)共160克熬约15分钟至水分蒸发、香气逸出,添入混合辣椒面250克小火熬至出香,最后倒入十三香料粉750克熬约3分钟出锅。

    1.锅放菜籽油、色拉油烧热,下姜片、葱段、洋葱、芹菜等炸至金黄

    2.下剁碎的郫县豆瓣和花椒,熬至豆瓣发白、水分蒸发

    3.添入十三香料粉

    4.熬好的油料盛入盆中,覆膜静置24小时再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