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大厨

  • 煸炒(干煸)-炒的烹饪方法

    煸炒又称干煸或干炒,是一种较短时间加热成菜的烹饪方法。即原料经刀工处理后,投入小油量的锅中,中火热油不断翻炒,原料见油不见水汁时,加调味料和辅料继续煸炒,至原料干香滋润而成菜。成品菜具有色黄(或金红)油亮、干香滋润、酥软化渣、无汁醇香的风味特征。

    一、什么是干煸?干煸定义

    干煸的关键之处可理解为煸干,即通过油加热的方法,原料直接加热,使其水分因受热外渗而挥发,体现煸干之功效,达到浓缩风味之效果,再加入调味料及辅料制作而成。主料因煸干而带来风味和质地的变化,就形成了干煸的特色。

    二、煸炒制作方法、原则

    1,煸炒应该选用质感鲜嫩或脆嫩的原料。素料有绿叶蔬菜,如豆苗及切成丝、片、粒状的脆性料,如青椒、莴笋等;荤料有猪牛羊肉及蟹粉等。这些原料经过短时间的加热,去除了涩味和腥味,煸炒到刚好熟时,仍保持其脆嫩或鲜嫩的口感。

    2,火要旺、锅要滑、翻拌要迅速。火大势必要求动作快,锅滑则是材料在锅中不断翻动的必要条件。尤其是一些蓬松松的绿叶菜,要在很短时间内,在大火上使其每个部位都能与锅壁接触到,其翻拌的速度要求可想而知。如果动作稍慢,极有可能烧焦;若火不大,则又可能使菜发轫。

    3,不同性质的原料合炒,要分开煸炒再合炒。比如韭菜炒肉丝、青椒炒肉丝,肉丝和韭菜、青椒丝就该分开煸,调味时才合在一起。因为韭菜和青椒在大火上稍加煸炒即成,而肉丝煸炒火不能太大,否则就会结团,倘若两种原料混合在一起煸,则会互相影响,韭菜、青椒可能太熟,失去脆嫩的口感,而肉丝还没有熟。

    三、煸炒原料选择

    适宜干煸的原料很多,主要以肉质嫩滑、无筋缠、蛋白质含量高的肉料以及水分含量少、气味芳香的植物性原料为主。如猪瘦肉、牛瘦肉、鸡肉、鳝鱼、泥鳅、兔肉、冬笋、茭白、豆荚、青椒、蒜苔、芹菜、土豆、芋头均是常用佳品。

    煸炒初加工 刀工处理成中小条形、丁形和丝形为多,总体形态较小,便于加热时水分外渗,便于受热熟透。一般不需码味,传统干煸技法需要码味,但其功效并不突出。

    四、煸炒充分

    传统干煸技法真正是煸干的,锅内加入小油量食用油,投入主料不断翻炒。火力以中火为主,使原料逐步吐水并挥发,过大的火力会使原料汁水在煸炒过程中粘锅,甚至焦锅。成熟程度根据原料适可而止,以前称为吐油,可形象描述为原料加热过程中,不断翻吐出小油泡,没有大的水气挥发,原料外表变深变色,质地微硬,接着调入基础味和调色调香原料继续煸炒。这种煸炒过程受热时间长,受热均匀度差,成菜外观色暗无光,现基本不用,而改用油炸方法。即是将干煸原料一次或两次放入油锅中,用中火中油温炸制,利用油传热,传热快且均匀,使原料快速达到脱水的煸干效果。在油炸过程中,植物原料最好一次高油温炸至煸炒效果,而动物性肉料最佳两次处理,第一次用中火中温来排除原料水分,第二次用中火高温使原料外表达以上色增香效果,肉料第一次炸时为了散籽容易,可以提前码入较多炸油拌匀处理。

    五、煸炒逐步调味

    油炸或干煸后的原料继续煸炒,一般先加精盐保证基础味,加料酒去异味增香味,并能调色,缓解过急的火力,加酱油使肉料充分上色,以金黄为主。再加入酱料和小宾俏煸炒,使调味得当,最后加入辅料煸炒至熟,最后调好口味即可成菜。

    这一过程中有几个重点需要特别注意:

    1、原料不需上浆上粉,充分体现裸炸的效果,其目的就是使原料容易去水,容易上色。但也有个别菜例需上粉忍气吞声,如干煸土豆条,就可以将处理后的土豆条扑上一层干淀粉,也可加适量吉士粉拌匀后油炸,使土豆条外表达到最佳的酥脆质地和金黄色泽。

    2、煸炒过程中逐步分次烹入料酒。既有去异增香上色功效,针对肉类原料更主要的是能缓解煸炒过程中的火力,同时将“煸干”原料外表过硬的质地,吸水回软,使成菜质地软而不硬,干香而不坚硬,变得滋润化渣,芳香浓郁;植物性原料则需少量加入料酒,慎重而为。

    3、调料一定要与原料充分煸炒融合,体现充分入味,风味香浓的效果。

    4、干煸方法不适宜大批量制作,一次以3份标准量为限,大量制作达不到干煸菜肴的风味效果。

    六、代表菜:干煸肉丝、干煸芸豆

  • 软炒(滑炒、水炒)-炒的烹饪方法

    初加热采用温油滑的炒菜方式:滑油或过水

    滑炒,选用质嫩的动物性原料经过改刀切成丝、片、丁、条等形状,用蛋清、淀粉上浆,用温油滑散,倒入漏勺沥去余油,原勺放葱、姜和辅料,倒入滑熟的主料速用兑好清汁烹炒装盘。因初加热采用温油滑故名。

    一、什么是滑炒?

    菜肴特点。

    如滑炒鸡丝以及鱼香肉丝,特点:菜肴色白,清汁,质嫩,滋味咸鲜。

    注意:滑炒时火候要把握到位,温度过低肉会干老无嚼劲,温度过高则会粘锅。

    二、滑炒的原则

    第一,必须将锅洗干净,烧热,并用油滑过。锅烧热,能使锅底的水分蒸发干净,用油滑过,可使锅底滑润,防止原料粘在锅底、要注意的是,锅不能烧的太热,否则原料下锅沉入锅底后骤遇高温,也会粘在锅底上。

    第二,下料时要掌控油温的变化。原料数量多,油温也要高些;原料体型较大,易碎散的,油温应低些。

    具体来说,容易滑散,且不易断碎的原料可以在温油烧至4、5成热时下锅,如:牛肉片、肉丁、鸡球等;

    容易碎散,体型又相对较大的原料,如鱼片,则应在油温二三成热时下锅,且最好能用手抓,分散下锅;

    一些丝、粒状的原料,一般都不易滑散,有些又特别容易碎断,可以热锅冷油下料,如鱼丝、鸡丝、芙蓉蛋液等。

    第三,下料后要及时滑散原料,防止脱浆、结团。油温过低,原料在油锅中没有什么反应,这时最容易脱浆。应稍等一下,不要急于搅动,等到原料边缘冒油泡时在滑散。油温过高,则原料极易粘结成团,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把锅端起来,或添加一些冷油。

    第四,滑散的原料要马上出锅,并沥净油。形态细小的原料不太容易沥净油,要用勺子翻拨几次,倘若油沥不干净,很可能导致在炒拌和调味阶段勾不上芡,会影响菜的味道。

    三、滑炒怎样勾芡

    滑炒勾芡有三种方法:

    第一,对汁芡

    对汁芡及时将所有需要加的调料及粉汁一起放在小碗中搅匀,待材料滑熟,底油炝锅之后,倒入调料即迫入对好的芡汁,快速翻拌即成。

    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所用原料不易散碎。数量不多的菜肴

    第二,投料勾芡

    投料勾芡就是将滑熟的原料下锅后依次加入调料,汤汁,烧开后淋入水淀粉勾芡。勾芡时汤汁要烧开,粉液要朝水泡翻滚处淋下——淋在汤水里,然后马上翻拌。

    第三,勾芡投料

    就是先将所有需要的调料及汤汁加在锅里,烧开后勾芡后再放入滑熟的原料。或者淋于原料上。这种方法多用于容易碎断的原料。应注意下芡前味道必须调准。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法的芡汁应略薄一些,待原料下锅后,卤汁中部分水分已发挥,芡汁薄厚恰到好处。

  • 熟炒-炒的烹饪方法

    将切成大块的材料经过水煮、烧、蒸、炸成半熟或全熟后再改刀成片、丝、丁、条等形状,炒至入味成菜

    熟炒,是将切成大块的材料经过水煮、烧、蒸、炸成半熟或全熟后,再改刀成片、丝、丁、条等形状,炒至入味成菜。

    熟炒的烹饪方法介绍

    熟炒的主料无论是片、丝、丁,其片要厚、丝要粗、丁要大一些。切成后,再放入热油锅中煸炒,熟炒的调料多用甜面酱、黄酱、酱豆腐、豆瓣辣酱等。调味品及少量汤汁依序加入锅中,翻炒数次即成。 熟炒熟炒特色 编辑 播报 熟炒的材料通常是不挂糊,锅子离火后,可立刻勾芡,亦可不勾芡。其特色为味美但有少许卤汁。

    如:川菜回锅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