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大厨

  • 72种烹饪方法大全

    中华美食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而这些都与后厨里面的厨艺工作者有莫大的关系。

    作为美食的创造者和烹饪者,在后厨江湖里,厨师每天都要经历刀、火与油的历练。在这个历练的过程中,厨师们也总结出了各种烹饪技巧。

    炸、爆、烧、熬、炒、溜、煮、汆、涮、蒸、炖、煨、焖、烩、扒、焗、煸、煎、塌、卤、酱、拌、炝、腌、冻、糟、醉、烤、熏是常见的30多种烹饪技巧,其实完整的烹饪技巧有72种,因为也称之为厨艺七十二技!

    1、

    是目前最基本的烹调方法之一。具体的做法是将食物切成小件,连同调味料放入烧猛油的铁镬(锅)中迅速翻搅致熟的烹调方法。

    2、

    食物切好后, 经沸水或热油的“灼”或“泡”等处理后,再在铁镬(锅)中爆入干辣椒和花椒油等拌匀的烹调方法。

    3、

    利用蒸、煮等将食物致熟的方法,多见于潮州菜中。

    4、

    最简单的烹调方法之一。在铁镬(锅)中用适量的沸水或汤水以及调味料将食物致熟的烹调方法。

    5、

    烧热铁镬(锅),放入少量油脂,然后将食物平放紧贴在镬(锅)面,利用慢火热油使食物的表面呈金黄色及致熟的烹调方法。

    6、

    利用热镬(锅)热油,攒入适量调好的汁酱或汤水,急剧产生蒸汽,使镬(锅)中的小件食物快速致熟又赋入镬气的烹调方法。

    7、

    古写作 “煠”,最常用的烹调方法之一 。将食物放入大量的热油中致熟致脆的烹调方法。

    8、

    指利用大量的沸水将质地艮韧的食物在镬(锅)上炊软、炊熟的加工方法。

    9、

    (1)旧作“涫”,指利用大量涌动的沸水将食物中的异味、窳味、油脂去除的加工方法。

    (2)指利用适量汤水将食物煮熟并连汤食用的烹调方法。

    10、

    旧作“漉”,北方烹调术语叫“汆”或“川”。指将加工成丸状或片状的食物在沸水中致熟后,捞起放入碗中,再添入沸汤的烹调方法。

    11、

    北方烹调术语叫“焯”。食物切成薄片,利用沸水迅速致熟再蘸上酱料吃的烹调方法。

    12、(读

    将蔬菜放入添有陈村枧水(碳酸钟)或油脂的沸中用慢火煮透,使蔬菜软腍并保持翠绿的加工方法。

    13、

    北方烹调术语。将切成薄片的食物放入辣汤或清汤中致熟,再蘸上酱料吃的烹调方法。

    14、(读

    指将食物直接放入镬(锅)中或瓦罉(煲)中,加入大量姜葱等香辛料头,冚(掩)上盖致香致熟的烹调方法。

    15、

    主要指:

    (1)利用灼热粗盐等作,将用锡纸或玉扣纸等包封好的食物在密

    封的条件下致熟的烹调方法。

    (2)利用沙姜粉加精盐调拌入味的烹调方法。

    (3)利用密封以及余热将食物致熟的烹调方法。

    16、

    北方烹调术语。将质地艮韧的食物放入镬(锅)中,加入适量的汤水,冚(掩)上盖并利用文火炊软及致熟的烹调方法。

    17、

    近乎北方烹调法的“烧”,故有“南炆北烧”之说。将质地艮韧的食物放入没有盖的镬(锅)中,加入适量的汤水,利用文火炊软、炊爽及致熟的烹调方法。

    18、

    用适量的汤水将多种肉料和蔬菜合在一起炊煮的烹调方法。

    19、

    利用蒸汽的热力使食物致熟的烹调方法。

    20、

    主要指:

    (1)食物与清水或汤水一起放入有盖的容器中,冚(掩)上盖,再利用蒸汽的热力致熟并得出汤水的烹调方法。

    (2)北方烹调中同 “煨〞,是指用大量汤水及文火将食物炊软、炊熟的烹调方法。

    21、

    食物经调味及预加工后,整齐排放入扣碗之中隔水蒸熟,然后将主料覆扣入碟再泼上用原汁勾好琉璃芡的烹调方法。

    22、

    在食物中放入大量清水,置于炉火上,利用慢火缓缓炊熟并得出汤水的烹调方法。

    23、

    利用慢火长时间地将肉料鲜味融入汤水中并使汤水浓缩的加工方法。

    将多种浓味原料熬成鲜浓味的汤水,利用文火及通过较长的时间把味道赋入另一种乏味主料中的加工或烹调方法。

    24、

    主要指:

    (1)古意为把食物理入炭灰致熟的方法。今指利用姜葱和汤水使食物入味及辟去食物本身异味的加工方法。

    (2)北方烹调方法,又指将食物连同汤水放入密封的瓦罐中,在文火中致熟的烹调方法。

    25、

    此宇替代“煨”的古意。食物经腌制后,用荷叶等包装,再用湿泥或面团密封,并藏在炭火里致熟的烹调方法。

    26、(多音字,1. 熯 [hàn]2. 熯 [rǎn],这里读ran)

    与“煎”类同,但操作时不放油脂,将食物放在底下授热的容器上,较静态地使食物变得干、香的加工方法或致熟的烹调方法。

    27、

    点心或食物调好味或加工好后置入具底火和面火的热炉中致熟的烹调方法。

    28、(读 bì)

    近乎“熯”与“炒”的结合,是传统烹调畜兽类肉时劈膻除味以及去油解腻的加工方法。厨艺界有“肉要煏,菜要煸”之说,就是将肉类放入没有油或少油的镬(锅)中不断翻炒,务必将肉中的油分逼出。

    29、(读biān)

    意同“煏”,是指将蔬菜放入有少量油的铁镬(锅)中不断翻炒,使蔬菜中的“臭青”味逼出的加工方法。与“飞”对应,“煸”是“硬炒”,“飞”是“软炒”,各擅其长。

    30、

    北方烹调术语,近乎粤菜的“打芡”。把食物拍上生粉后用油炸致酥,再在重油多汁的环境下烹煮使食物溜滑细嫩的烹调方法。

    31、

    古老的烹调法之一。指将切制成丁、粒的食物用沸汤煮后,兑入湿生粉,使汤水溜成糊状使滑的烹调方法。

    32、

    主要指:

    (1)将幼细(粤语中,因为“细”与“逝”“死”谐音,讲究意头的广东人就借用了有时间概念的“幼”)的物料加入汤水煮好,用湿生粉勾成“琉璃芡〞,徐徐地泼洒在另一摆放整齐的主料食物上的烹调方法。

    (2)北方烹调法的一种,近乎粤菜的“扣”。

    33、

    分“攒油”或“攒酒”,前者是指将烧沸的热油泼洒在蒸熟的食物上以辟腥增滑的烹调方法,后者是将绍酒泼洒入正在烹煮的食物上,令食物更有 “镬气”的烹调手法。

    34、

    主要指:

    (1)古时写作“炙”或“燔”。粤菜中是指将食物放在炭火或明火上致熟的烹调方法。

    (2)现北方菜系是指通过慢火将汁水略收干并将食物炊熟的烹调方法。

    35、

    北方烹调法中用来替代 “烧”的旧意,故有“南烧北烤”之说。将食物置在明火上致熟的烹调方法。

    36、

    利用生抽(浅色醬油)、汤水与香料药材调好并可重复使用的“卤水汁”,并用其将食物致熟或令其入味的烹调方法。

    37、

    指利用大量的豆酱、面酱或生抽(浅色酱油)让食物入味或致熟的烹调方法。

    38、

    主要指:

    (1)又写作“漫”。利用大量的沸水或汤水以“菊花心”(即水仅涌动的状态)为度的热力在一定时间内将食物致熟的烹调方法。

    (2)类似北方烹调法中的“汆”。物料灼熟后,再舀入过面的汤水而食的烹调方法。

    39、

    指将食物经盐腌或直接吊挂在通风的地方,让其自然阴干或风干的加工方法。

    40、

    食物利用豉油(酱油)或亚硝酸盐腌好味再吊挂在通风的地方,让其轻微发酵并自然阴干或风千的加工方法。

    41、

    在密封情况下点燃茶叶或香料药材使其出烟,让食物赋入香喷烟味的烹调方法或加工方法。

    42、

    有“干熏”与“湿熏” 之分。“干熏”类似“烟”,“湿熏〞是食物用鲜花或绍兴花雕酒等赋入香味的烹调方法。

    43、

    指将食物放入酒糟之中入味或致熟的烹调方法。

    44、

    食物利用烧酒入味或致熟的烹调方法。

    45、

    古时的“蒸”。将食物斩件调味后放入瓦钵之中,再利用较强的蒸汽致熟的烹调方法。

    46、(读dòng

    讹写作“冻”,又称“水晶”。在煮烂的食物中加入琼脂或猪皮等再煮成羹,然后置入冰箱待其冰冻凝结而吃的烹调方法。

    47、(读tēng

    与“蒸”相通,与“三蒸九扣”的宾会形式配套。将冷凉的食物利用蒸汽重新温热的加工法。

    48、飞水

    简称“飞〞。食物投入沸水中过一过水致半熟而迅速捞起,为后续的烹调提供良好准备基础的加工方法。

    49、冰浸

    此法源于日本料理。将刚灼熟或新鲜的食物投入冰水之中,令食物在热胀冷缩的物理反应下呈现爽脆质感的料理方法。

    50、拔丝

    食物上粉浆经油炸酥脆后,放入煮溶的糖浆中拌匀,使食物夹起时能拉出细丝的烹调方法。

    51、挂霜

    食物经油炸酥脆后,放入煮溶的糖浆中拌匀打散或直接撒入糖粉,使食物表面裏上糖粉的烹调方法。

    52、椒盐

    食物经油炸致熟和干身后,再用事先以辣椒米和精盐配好的“椒盐”翻炒拌匀的烹调方法。

    53、油泡

    通常简称为“泡”,与“水烹法”的“灼”类似。利用大量的热油迅速地将食物致熟的烹调方法或加工方法。

    54、走油

    又称“拉油”“拖油”及“跑油”,做法与“飞水”相类似。将食物放入沸油之中迅速拖过,为后续的烹调提供准备基础的加工方法。

    55、火焰

    将生猛新鲜的海鲜放入玻璃器四内,利用点燃的高度数白酒产生的热力致熟的烹调方法。

    56、啫啫

    食物及姜葱等放入多油且烧到极热的瓦罉(煲),使食物在致熟的过程中发出“啫啫”的声音及喷出香气的烹调方法。

    57、串烧

    主要指:

    (1)肉料切片腌制好后,用竹签串起,放入热油中“泡”熟而食的烹调方法。

    (2)将肉料切片后,用铁钎串起,放入炭火上烧烤致熟,再撒上孜然等香料的烹调方法。

    58、铁板

    源于西餐的烹调方法。食物“走油”后,连同以洋葱为主的香辛料头和汁酱,放入烧到极热的铁板上致熟和让食物喷香的烹调方法。

    59、桑拿

    又称“石烹”。食物走油后,投入烧至灼热的石子(多是雨花石)上,再攒入调好的汁酱和汤水,使其产生蒸汽,让食物致熟并喷出香气的烹调方法。

    60、煎封

    北方烹调法中又称 “煎烹”,一般只适合鱼类菜式。将鱼用调味品腌过后,用热油慢火煎透,再封上料头芡汁,使入味的烹调方法。

    61、锅贴

    主要指:

    (1)“半煎炸法”,指将腌过的肉料上好“锅贴浆” 贴在肥肉上利用 “猛镬阴油”的加热形式令肉料一面酥脆而一面软滑的烹调方法。

    (2)有些地方特指“煎饺”。

    62、窝煽读shān

    又写作“窝塌”。指将腌好的食物上好“蛋粉浆”,利用先煎后炸的方法,使食物致熟,然后再加入调好味的鲜汤并煮透的烹调方法。

    63、软煎

    属“半煎炸法”。将腌过的肉料拌上“蛋粉浆”,利用先煎后炸的方法使肉料致熟,然后切件淋上酱汁的烹调方法。

    64、蛋煎

    肉料先用飞(拖)水或油泡的方法预然,再放入调好味的鸡蛋浆内拌匀,然后用文火将肉料蛋浆底面煎至金黄色的烹调方法。

    65、吉列

    源于西餐的烹调方法,为英文Cutlet的洋音。将食物上蛋浆后,粘上面包糠,再用热油浸炸致熟、致脆的烹调方法。

    66、酥炸

    食物用调味品腌过后,先上湿粉浆,后拍上干生粉,再用热油炸熟,然后捞入酱汁的烹调方法。

    67、火锅

    又称“涮锅”,广东称“打边炉”。将食物切成薄片,肉料挞成丸、球、馅等,连同蔬菜等送到客人身边,让客人自行放入滚(开)水或滚汤中烹熟的烹调方法。

    68、汽锅

    通过具肉孔的特制瓦锅在隔水蒸炖时收集蒸馏水使食物致熟并形成汤水的烹制方法。

    69、凉拌

    西餐中称为“沙律”。将生或熟的肉料或蔬果改切好后,加入调味料捞拌均匀的烹调方法。

    70、蜜汁

    将白糖、蜂蜜、麦芽糖等化成浓汁,放入加工好的原料,经熬、蒸等方法使其质地软糯、甜味渗透、润透糖汁的烹调方法。

    71、鱼生

    古称“斫脍”“脍”,日本称“刺身”。将鲜活的淡水鱼或咸水鱼去鳞净血,薄切成片生吃的方法。中国 (顺德)的鱼生,需调入柠檬汁,拌上姜丝、葱丝、酸藠头丝及薄脆等食用:而日本刺身则麒芥辣或政油 (醬油)吃。

  • 牛肉板面的做法及配料

    牛肉板面发源于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属于徽菜系;该菜品由安徽羊肉板面演化而来,以爽口、耐嚼、香中泛辣、辣中透香而享誉周边,后来由于其口味独特,被迅速传入各地,实惠加美味是地道牛肉板面的特色。

    一、牛肉板面传说

    相传,古城新野“板面条”始创于东汉末年,桃园兄弟刘、关、张驻守新野之时,那位“豹头环眼、吼声如雷”的张飞将军,总嫌面条太软,咬着没劲,吃着乏味。厨师为了满足这位“喝断桥梁、粗中有细”的大将军,多次琢磨,反复研制,才制成这种“板面条”。张翼德吃后哈哈大笑,高竖拇指,连声叫好。自此,“新野板面条”便在豫西之宛、洛,鄂北之荆、襄一带广为流传。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板面是由张飞发明的:张飞的急躁脾气那是人所共知的,所以对任何事情都要求速度,而恰恰因为行军打仗对时间要求很紧的缘故,所以火头军做饭速度自然是跟不上了,有一天张飞正因军事上的事烦着呢,当听到有人抱怨饭还未做好时,更加的恼火了,于是到了军中查看后勤,当看到士兵们仍在靠手擀刀切做饭时,更是气不大一处来,抓起案着的面团摔了起来,边摔边骂,临走之时又顺手把摔出来的面扔到了锅中,就是这么一个看似无意的举动,结果做出的面很筋道很好吃,更加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做面的速度要比先擀后切快的得多,于是军中厨师便开始效仿并加以不断的改进,最终形成了这独具特色的板面。

    二、牛肉板面菜品特色

    牛肉板面特色小吃的口味关键在于那里边的几十种的配料,每一种料子都是经过师傅精心选择的,还要讲究做料的程序和火候,大火也不行,小火也做不出香味。每个阶段的用火都是不同的。面汤中熬制多种材料还可以清澈见底,面条内配上青菜,红/白/绿三色让面条看着更有食欲,所以才得以美名。牛肉板面源于安徽太和,面光滑劲道,汤浓味好,咸鲜香辣袭人。料由20多种香料、辣椒、牛肉、牛油等经精心熬制而成。淮南的做法是把干红椒用温油炸至半糊(偏糊一点),然后把卤牛肉、卤过牛肉的汤一直倒进辣椒和油里,大火煮开后慢火焖,煮到入味。做好以后最好吃的就是那个辣椒 。板面一是面好,二是臊子好。太和县出产优质小麦,板面条取小麦精粉,根据一年四季的不同,按比例用食盐、水加以搅拌,和成面团,反复揉搓之后,制成直径半寸,长八寸的小面棒,再涂上香油,码在案子上,蒙上干净的湿毛巾。滋润好的面棒柔软缠绵,触摸如丝绸。

    三、牛肉板面做法

    牛肉板面的面要揉得很筋道,做法是把干红椒用温油炸至半糊(偏糊一点),然后把卤牛肉、卤过牛肉的汤一直倒进辣椒和油里,大火煮开后慢火焖,煮到入味。做好以后最好吃的就是那个辣椒 。最后把面和青菜下到锅里煮熟(煮时间长不好吃),捞入碗里,再将制作好的调料加到面上,就可以了。

    四、 牛肉板面营养价值

    做板面时,首先在案子上排好三根小面棒,左手捏三个头,右手捏三个头,猛地举过头顶,狠狠地摔在案子上。接二连三,噼里啪啦,边摔,边拉,边闪,板面由此而得名。三根小面棒在厨师手里由短变长,由粗变细,折合三次,总长度达五丈有余,而且粗细均匀,提起似一道瀑布。捞起煮好的板面,清白润滑,晶莹透亮。厨师捏上一些嫩绿的青菜放在上面,然后浇上沸好的枣红色的臊子。白的面条,绿的菜叶,红的臊子,使人食欲大增。

    五、牛肉板面臊子秘方

    臊子的制作也十分讲究。。制一锅臊子,各种用料按一定比例和顺序投放。制作时,先将牛油稀释烧沸,然后再下佐料。晒干的红辣椒用量较大,以突出臊子的辣味和色泽,牛肉也占较大的比例。把上等精牛肉切成方楞四正的小块块,待辣椒红颜色下来之后,再把牛肉丢进锅里。这时,必须掌握好火候,才能把牛肉烧得不老不嫩,恰到好处。臊子做好后,舀到搪瓷盆里,凉后便凝结成固体,随吃随取,常年存放,不会变质。平时家里吃点面食的时候可以放一点,味道很好的。

    六、牛肉板面配料

    1、主料;牛肉,250克,牛油1000,豆油250克,干辣椒200克。

    2、中药;‘千年健15克,‘千里香10克,栀子10克,八角40克,香砂20克,丁香6克,辛夷8克,花椒20克,孜然30克…等20余种中药材辅助。

    3、调味料;郫县豆瓣酱250克,味精50克,白糖30克,盐400克,葱蒜姜适量等。

    七、牛肉板面制作方法

    1、材料全部洗净,然后用温开水过一下,老姜拍碎,色拉油放入锅中;

    2、八成热时依次放入葱姜蒜,接着调入豆瓣酱,酱油,食盐,加冰糖,牛油和牛肉,最后加水,煮沸后加入所有配料,转入小火,慢烹,记住不要盖上锅盖。

    牛肉板面注意事项

    转慢火后,记得使臊子汤保持微沸状态,并随时翻动料汁,牛肉要切成小丁,熄火后,可以将煮熟的鸡蛋一并放入锅内,浸泡在臊子中,让料汁慢慢渗入鸡蛋中,使蛋味道香味扑鼻。

  • 焦炒-炒的烹饪方法

    对于小型的原料油,经过了腌制处理,再配合各种不同的菜品,或者是直接进行炸制,或者是挂面糊炸制再经芡汁调味,或者是拍上面粉进行炸,这样做出来的方式,就是我们所说的焦炒。

    明细的说来,一般要经过以下操作流程:选择要用到的原料,将原料进行处理,切块配在一起,进行腌制处理,做挂糊或者是拍粉处理,进行油锅炸制,再进行炒制调味,盛入盘中,食用。

    简单的说来,这种炒法,有两种方式,其一是挂糊处理,其二是不挂糊处理,这两种都有一致的地方,便是一定要炸焦炸透,还有调汁需采用清汁,当然了,也可以采用芡汁,保证能够让原料充分的吸收,这样出来的菜品味道就会如愿的焦香,味浓韧脆。

    如果要想获得咸鲜的味道,可以采用卧汁的方式,不需要倒入醋和糖,以焦熘配以糖醋。

    代表菜:焦炒海鳗丝